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江门站长网 (https://www.0750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资本 > 正文

大兴国际机场完成第三阶段试飞 安防亦可趁势“同飞”

发布时间:2019-11-10 05:29:29 所属栏目:资本 来源:智安物联网
导读:【 时事聚焦】9月17日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了第三阶段试飞,南航、东航圆满完成IIIB进近着陆及A-SMGCS(高级机场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4级功能验证。至此,中国民航具备IIIB运行能力的航空公司有东航、南航和首都航三家,涉及机型有B777、A330、A321
  【 时事聚焦】9月17日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了第三阶段试飞,南航、东航圆满完成IIIB进近着陆及A-SMGCS(高级机场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4级功能验证。至此,中国民航具备IIIB运行能力的航空公司有东航、南航和首都航三家,涉及机型有B777、A330、A321、A320四种,中国民航低能见度运行进一步普及。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计划于9月底投运,而本阶段试飞成功标志着大兴国际机场将在国内率先实现跑道视程最低至75米以上的起飞和降落,也是我国目前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最高的机场。
   同时根据规划,大兴国际机场的客流吞吐量预计到2040年将突破1亿人次,满足80万架次飞机的起降,到2050年,客流量将突破1.3亿人次,满足103万架次飞机起降。而想在这种规模下的客流保证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曾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科技助力,智慧机场携智慧安防一同“起飞”
   1、旅客吞吐量攀升催生“刷脸”需求
   我国民航局一直鼓励和支持各机场通过现代科技产品,有效破解困扰运行安全及效率的瓶颈问题,从而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据民航局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相比2017年上涨10.2%。不断上涨的旅客吞吐量带来了机场管理的压力,也为安防企业带来商机。
   针对繁琐登机流程带来的费时费力,诸多深耕人脸识别场景应用和出入口通道的“安防+AI”企业均提出了刷脸安检方案。与人工模式相比,刷脸模式具备通行效率快、识别准确率高等特点,不仅能预防受控人员登记,保障机场安全,更能优化安检流程,提升安检效率。
   以石家庄机场为例,其在2019年5月引入智能旅客安检系统。通过刷脸安检、行李智能识别分拣等方式,旅客携带行李仅用时8秒便可识别通关。
   而在此次大兴机场中,诸多“安防+AI”企业的刷脸安检系统也都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据首都机场安保公司设备维修保障科副主管李学知表示,通过人脸设备,机场智能安检通道较之传统模式,过检能力提升40%。可以确保乘客从进入安检区排队、完成安检,到拿好物品离开安检区,整个流程不超过5分钟。
   2、智能监控自动分辨高危人员
   提到“机场”、“智能监控”这两个关键词你能联想到什么?可能有些人会一头雾水,如果再加一个关键词“嫌疑人落网”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北大高材生弑母案!
   没错,当吴谢宇被抓获后,“天网”、“天眼”立功的报道屡见报端。据媒体报道,吴谢宇进入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在3号门进入防爆安全检查区域等待检查期间,吴谢宇被监控设备4次抓拍,每次相似度比对都大于、等于98%。4次抓拍的同时,也关联出他被通缉时的照片。从安检识别到抓捕,仅仅用了10分钟。舆论立即联想到重庆机场的智能监控建设。2018年9月10日,重庆机场集团在发布消息称,近日重庆机场完成所有安检通道人脸识别系统升级工作。人脸识别系统升级后,旅客身份核实查验只需要安检人员刷一次身份证即可完成。
   智能监控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智慧机场来说是重大的,进而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对比曾经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不但要求了增加了要害部位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对要害部位的出入口、工作区域,以及要害部位与公共区域的隔离设施等实施监控。同时还增加视频监控系统章节,合并原标准的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控制中心章节,规定了机场范围内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毕竟一直以来,视频监控都是机场安防系统建设的重点。
   3、打击无人机黑飞誓保飞行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在民众看来还是“高科技奢侈品”的无人机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民众来说这是科技快速进步国法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可对于机场来说,就没那么乐观了。
   飞机撞鸟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不过和无人机撞飞机来说,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鸟飞行的高度有限,飞机下降到能撞鸟的高度一般都是在刚起飞或快着陆时,这时速度并不是非常大,在150公里/小时左右,赛车也远远超过这个速度。这时如果机头或者翼根等坚固部位撞鸟问题不大,顶多把飞行员吓一跳。就算把驾驶舱玻璃撞碎,立即返航不会有大的问题。
   但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发动机的叶片很薄,而且在高速旋转,很容易被打碎。更要命的是发动机在以巨大的力量将周围空气吸入,因此附近的飞鸟只要处于发动机附近就会被吸进去。发动机一旦被打碎就会立即失去大部分动力,这样飞机就只能依靠剩下的发动机挣扎返航。而无人机虽然是飞的比鸟更快,但遗憾的是传统无人机依旧无法挣脱发动机的吸入,更要命的是,无人机的部分零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远比鸟类的骨头更加坚硬。可以说,一旦无人机被飞机发动机吸入,发动机报废是必然的结果。
   据了解,大兴机场自开工以来吸引大量无人机爱好者,航拍活动频繁。大兴机场于2019年1月22日至2月24日开展校验飞行,通过紧急采购无人机侦管服务、联系无人机厂家设置临时禁飞区域等等措施,才能保障整个校验飞行期间的飞行安全。
   7月10日-14日,大兴国际机场开展无人机防治“武林大会”,18家厂商报名参赛。反制无人机的设备将对无人机进行精准“打击”,迫使无人机返航、降落或者驱离,以确保空域安全。
   4、大数据平台统领全局
   机场安防涉及的系统面非常广,并非仅有以上几种,可以说业务场景十分复杂。以大兴国际机场为例,整个机场建设了统一的大安防平台,整合联动了视频监控、门禁、消防报警、飞行区围界等多个系统,综合运用智能分析、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对安全事件的预测与预警。
   想要满足其需求这对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安防人不懈的深耕研发,目前安防业内的龙头企业已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以海康威视为例,海康威视的民航智慧安保综合解决方案,通过边域云分治起承转合,覆盖安了防、运营、服务三个维度,在满足机场安全诉求的基础上,更能够助力机场数据高效流转,使业务部门更加关注自己的核心工作诉求;提及海康威视,也不能不提大华股份。大华股份的智慧机场解决方案的亮点主要是4k、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智能网管等前沿技术的有机整合,能够保证机场的安全数据实时处理,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如何利用高科技和智能化手段来提升安检效率和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机场向智慧机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在2019年6月的民航发布会上表示,民航局加快推进以“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智慧机场建设的火热,也将为机场安防业注入新的动力。随着“安防+AI”技术不断落地机场场景,智慧机场安防市场前景可期。

(编辑:江门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