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江门站长网 (https://www.0750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经验 > 正文

投资界大佬复盘2016、预测2017 关于资本市场不可不知的“内情”

发布时间:2017-01-13 12:48:24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投资界
导读:在科技创新方向下,大佬们提到的具体行业则有:AR、VR、人工智能(再细化到大脑控制方面)、物联网(再细化到感应器方面)等,李竹更是立下flag,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不投出一个像腾讯量级的独角兽,就白上清华了。 2016年是很令人难忘的一年,短短12个月波谲云

  在科技创新方向下,大佬们提到的具体行业则有:AR、VR、人工智能(再细化到大脑控制方面)、物联网(再细化到感应器方面)等,李竹更是立下flag,“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不投出一个像腾讯量级的独角兽,就白上清华了。”

  2016年是很令人难忘的一年,短短12个月波谲云诡,VC裂变、PE出走、独角兽估值虚高举步维艰、A股频频上演“举牌大戏”、新三板进入万家时代、创投关系在“资本寒冬论”的笼罩下日趋紧张和微妙……

  12月6日-8日,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邀请了众多资本大佬、跨界明星、知名投资人、精锐创业者,一同探讨2016年在资本市场发生的风云大事、总结行业痛点、梳理创投关系、还预测了2017年的风口,暗示了未来的资本导向,满满的干货均在下文。

  

投资界大佬复盘2016、预测2017……关于资本市场不可不知的“内情”

 

  资本寒冬是个伪命题

  从2015年末一开始,整整一年,大家都在说2016年是资本寒冬,机构没有钱了,企业活不下去了,可是事实呢?不止倪正东、徐传陞、邓峰等人不认可“资本寒冬论”,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欠妥。

  据悉,在2016年的股权投资市场,投资事件接近8000起,投资总额接近7000亿,远超2015年。

  当然,对于创投企业和机构而言今年的确有些艰难,钱主要投在了后期,早期的投资额的确有所下降。也难怪倪泽望会大喊“辛苦”,因为“在2016年,创投市场慢慢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竞争非常激烈。以前我们募3亿-5亿的资金就觉得很了不起了,现在没有30亿-50亿,根本不好意思出去说,至少是100亿以上,甚至还有1000亿的。资金数额的飙升使得项目的价值也水涨船高,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创业者与投资人究竟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才是最好的,这是困扰了创投圈里太多人的问题。其实这个答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创投关系会受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甚至在不同的融资阶段,远近疏离也是有差异的。

  首先,要坚信“不追求利益的合作都是耍流氓”,所以没有人天真,你最好也别幼稚。其次,不同VC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比如邓峰是80%,周亚辉就只有10%,因为他的投资是以战略布局为导向的。任泉跨界做全职VC不久,投资的轮次偏后期,以跟投为主,他就十分愿意与企业分享自己的粉丝流量。

  张颖则更愿意给创业者一些方向上的指导,他建议“90%以上的创业者考虑换个跑道”,更预言“2017年投资界、创业公司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只会有一小部分公司会获得70%-80%的资本关注,很多的创业公司面对的挑战会比2016年更严峻。”

  当然也不是只有创业者恐惧投资人,袁文达就自揭伤疤,说自己曾判断错误被创业者忽悠,很心酸;李竹也很担心,万一投了创业者之后风口变了,损失就大了。

  投资到最后,退出就成为了中心目标,所以投资人与投资人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机构之间也会进行有底线的厮杀”,热门的项目不是人人都能入局,更没人愿意做慈善去当“终极接盘侠”,所以有的投资人会积极的去推动甚至主导自己所投项目的并购事宜。

  在投资人眼中哪些创业者容易失败?

  李竹:“如果一个公司历史过长,文化、决断力等肯定问题,一般也做不起来,不投”;

  彭创:“CEO的调制能力是关键,应变能力差的容易失败”;

  邱谆:“投资投人,综合素质很重要。不仅要有技术背景还要有商业头脑商业意识,资本运作、网红气质等”;

  吴世春:“不爱玻璃心的创始人,CEO是带领大家活下去的人,没有逆商不行”;

  赵勇:“不投耳朵软的创业者”;

  周伟丽:“没有狼性的不投,没有金钱嗅觉的不能投”。

  

投资界大佬复盘2016、预测2017……关于资本市场不可不知的“内情”

 

  独角兽仍是VC的心头好,人民币市场更值得关注

  有人把2016年称作“独角兽坠落之年”,虽然言辞夸张些,但这一年独角兽企业的确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日子不好过,很多都被打回了原形或者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

  从投资角度看,陈浩认为“一辈子能投出一两家独角兽公司是做VC的追求”,但是在早期,很少有VC能一眼看出它是独角兽。此时,个人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的了解就尤为重要了。

  倪正东认为:“当下,大家熟知的多为美元基金或者互联网公司的独角兽,其实国内的独角兽更值得去挖掘,人民币市场的独角兽更值得关注”。

  刘海峰建议,“如果你是要投一个晚期的独角兽,要保证别把价钱付太高,否则就算成了独角兽,估值虚高也没有意义。要有非常冷静的价值投资思维方式,才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

  A股上市公司在增加,新三板流动性问题亟待解决

  今年的A股,从市场角度讲,“举牌大戏”不断上演,险资搅局牵动神经,甚至逼得一向低调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喊话“野蛮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但是站在投资的角度则可以看到,这几年A股退出趋势加剧,很多行业巨头选择了海外上市,不过从去年开始,有一波中概股开始回归,投资人对于A股还是很有信心的,曾之杰说“虽然说A股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它的先天优势是境外市场无法匹敌的,包括交易量、高市盈率、估值的溢价等都会吸引海外公司回归。”

  刚刚进入万家时代的新三板也一直备受资本的关注,郑伟鹤就坦言:“我们深圳同创伟业有一个专门的新三板资金,大概接近10个亿的规模,目前也投了很多新三板的项目,新三板市场整体来讲是健康的,只是发展的道路比较曲折。”

(编辑:江门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